问题 | 关于监视居住,规定是 |
释义 | 相比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在实务中应用的几率最小,属于冷门的强制措施;然而,正是因为其适用率不高,多数人对其不太熟悉,在实务中又呈现适用偏差异化,尤其是指定监视居住,在理论和实务界屡受诟病,热度不减。 因为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很多人认为二者的适用的条件是一样的,办案机关可以选择适用取保候审也可以选择适用监视居住。之所以实务中适用监视居住的几率要小,是因为监视居住实施起来比较麻烦,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更为严格,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形: 1. 逮捕降格适用型 逮捕降格适用监视居住,即符合逮捕条件,但具有不适合羁押的特殊情形,可以适用监视居住。划重点:符合逮捕条件,是适用监视居住措施的前提条件,这是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最显著的区别,也是实务中,最容易忽略而错误适用监视居住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如何保证公安机关客观的判断符合逮捕条件? 如果是刑事拘留,由检察院审查判断监督,决定是否批准逮捕。但决定监视居住,符合逮捕的条件则由公安机关自行判断。在缺少的监督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违背按照《刑事诉讼法》第81条规定的标准,依据现有的事实、证据和行为的严重程度作出是否符合逮捕条件的客观判断的原则。实务中,为了办案羁押需要,或者为惩罚目的而作出主观臆断的情况时有发生。 不适合羁押的将殊情形,是适用监视居住措施的危险性条件。具体情形如下: (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说明其自身条件不适合羁押,同时也需要进行治疗,需要根据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等材料进行综合判断。具体来讲,严重疾病的判断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暂予监外执行规定》所附《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生活不能自理的判断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鉴别标准》。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此规定系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以有利于胎儿或婴儿的发育和健康成长出发,不适宜关押。同取保候审、行政拘留不予执行的法治理念是一致的。 (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如果将犯罪嫌疑人羁押,会导致需要其照顾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唯一被扶养人的生活陷入绝境。此处的扶养,应作广义理解,即犯罪嫌疑人与某位亲属之间形成了实际的经济供养照顾关系,且犯罪嫌疑人是唯一的扶养人,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平辈之间的扶养和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三种情形。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此处的羁押期限指逮捕后的羁押期限,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延长情况都用尽的)情况下,只能迫不得已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而且,监视居住的期限比之各种延长更长,一次即可长达6个月之久,而且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皆可使用,细思极恐。刑事案件一般期限可参考往期文章《刑事案件流程到底有多长?》 (5)因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如果说期限届满,还有具体的规定细则可循,那么,本条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橡皮筋式的规定。何为特殊情况?何为办理案件的需要?何为更为适宜?法律法规均无相应的细则,模糊不清。实务中出现各种牵强附会、错误适用监视居住的理由,大多选用此条款,可以说是适用监视居住的万能理由,也是万恶之源,期待立法、司法部门予以改进和出台相关细则解释。 2. 取保升 该内容由 麻侦贤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