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取保候审期间需要注意哪些社会舆论风险?
释义
    法律分析: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要注意社会舆论风险,即避免造成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的损害。因为在司法程序中,被告人的行为会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和评价,一旦被舆论定性为“罪犯”,将可能对其人身、财产和名誉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害。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被告人取保候审期间,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变更住所或者工作单位;(二)与案件有关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散布对案件的虚假信息或者不当言论;(四)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证人作证或者泄露证人、鉴定人的身份或者证言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散布谣言,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一条:损害他人名誉、荣誉等人格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需遵守规定,避免散布虚假信息或者不当言论,不得阻碍案件证人作证或者泄露证人、鉴定人的身份或者证言内容等违法行为,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被告人还应该注意维护自身名誉等人格权益,避免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4: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