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关系成立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
释义 | 劳务合同中需明确双方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不得要求自然人遵守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以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自然人提供劳务所得款项应为劳务费用,非工资等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期限可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以完成工作为期限。 法律分析 一、双方签订一份书面的劳务合同,约定自然人提供劳务的内容、期限、劳务费用的发放、违约责任等合同条款,尤其要特别约定双方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双方之间并非劳动关系,自然人一方不得以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提出与劳动关系相关的主张。 二、在劳务合同中尽管不要出现要求自然人一方遵守劳动纪律或者规章制度的表述,因为既然是平等主体的劳务关系,那么劳务使用的单位一方,是没有权利要求作为提供劳务的自然人一方,遵守其制作的劳动纪律或者规章制度。如有相同或者类似的约定,在实务中极易被认定为双方之是存在隶属关系,相互之间有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近而被认定为劳动关系。 三、自然人因提供劳务所收取的款项应当是劳务费用,而不是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分为三类 (1)有固定期限,即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效力期间,期限可长可短,长到几年、十几年,短到一年或者几个月。 (2)无固定期限,即劳动合同中只约定了起始日期,没有约定具体终止日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依法约定终止劳动合同条件,在履行中只要不出现约定的终止条件或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一般不能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可以一直存续到劳动者退休为止。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即以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某项工程为有效期限,该项工作或者工程一经完成,劳动合同即终止。 结语 以上是劳务合同中的一些重要条款和注意事项。双方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劳务内容、期限、费用等,并明确双方之间是平等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在合同中不应要求自然人遵守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以避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提供劳务的款项应被视为劳务费用,而非工资、奖金或津贴。劳动合同期限可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工作为期限三类。谢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侵占工会经费和财产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