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过失犯罪?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过失犯罪是否可以构成正当防卫存在的三种不同观点。通说认为对过失犯罪,不成立正当防卫。因为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时,过失犯罪才能成立。而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不存在实施正当防卫来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因此对过失犯罪,实际上是不可能实施正当防卫的。 法律分析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过失犯罪是否可以构成正当防卫,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肯定说、否定说和折衷说。一般通说认为对过失犯罪,不成立正当防卫。 因为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当危害结果已经出现时,过失犯罪才能成立,而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实施正当防卫来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因而对过失犯罪,实际上是不可能实施正当防卫的。 拓展延伸 过失犯罪与正当防卫:三种观点的刑法解释 过失犯罪与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重要概念,对于这两种行为的解释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意义。本文将分析三种关于过失犯罪和正当防卫的观点,探讨它们的刑法解释。 首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从主观方面来看,行为人必须具有过失心理。从客观方面来看,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具有危害社会的结果。这两种心理态度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其次,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二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三是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以上三种观点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解释。 结语 虽然我国刑法理论中存在对过失犯罪是否可以构成正当防卫的争议,但通说认为对过失犯罪,不成立正当防卫。因为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在危害结果出现时,过失犯罪才能成立。而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实施正当防卫已经没有意义。因此,对过失犯罪,实际上是不可能实施正当防卫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