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仲裁所需证据的分类
释义
    劳动仲裁的主要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费记录、工作证等。劳动仲裁通常在45天内结束,复杂案件最多延长15天。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离职后一年内提出申请,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不受时效限制。仲裁时效可以因为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后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法律分析
    一、劳动仲裁需要哪些证据
    劳动仲裁需要以下证据: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证件;
    3.填写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二、劳动仲裁多久会有结果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三、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但离职的,应当自离职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结语
    劳动仲裁的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费记录、工作证等。仲裁庭应在45天内作出裁决,如有复杂情况最多延长15天。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计算起点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侵害之日。仲裁时效可因权益主张、救济请求或对方履行义务而中断,重新计算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五条 【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无法定代理人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劳动者死亡的,由其近亲属或者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二条 【仲裁案件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九条 【证据及举证责任】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