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伤害罪死后,自首后还会判多久? |
释义 | 犯罪分子故意伤害他人导致他人死亡后自首的,我国人民法院应当对其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犯罪分子故意伤害他人导致他人死亡后自首的,我国人民法院应当对其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故意伤害罪死后,自首对刑期有何影响? 在故意伤害罪死后,自首对刑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且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事实未被发现之前,自动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可以减轻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然而,具体的刑期减轻程度将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时机和自首的真实性等。因此,在故意伤害罪死后,自首对刑期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定。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犯罪分子在故意伤害他人导致他人死亡后自首,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有可能减轻其刑事责任。然而,具体的刑期减轻程度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评估和判定。自首的真实性、自首时机以及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等因素都将影响刑期的决定。因此,在故意伤害罪死后,自首对刑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的问题。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应当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连同相关证据材料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一)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的; (二)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犯罪嫌疑人死亡,现有证据证明其存在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应当予以没收的,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查。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可以依法进行查封、扣押、查询、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二章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十七条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六节 减刑 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