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释义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法无明令禁止即允许,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行为不得随意处罚。
    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
    3.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对于罪名的描述和罪行的处罚也必须做到明确具体。
    一、量刑情节的分类有哪些
    量刑情节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性质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标准,对量刑情节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一般而言,以刑法是否就量刑情节及其功能作出明确规定为标准,将其分为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
    (一)法定情节。
    是指法律明文规定其具体内容、能够影响量刑轻重的事实情况。它既包括刑法总则规定的对各种犯罪共同适用的情节,也包括刑法分则对特定犯罪适用的情节。
    我国刑法共规定了以下四种法定情节:
    第一,从重处罚情节。它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对有从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判处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第二,从轻处罚情节,它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对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分子判处较轻的刑种或较短的刑期。
    第三,减轻处罚情节。它是指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之下,对具有减轻情节的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根据刑法第63条的规定,减轻处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法定减轻。即犯罪分子具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二是酌定减轻。即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法律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第四,免除处罚情节。它是指对犯罪分子作出有罪宣告,同时免除其刑罚处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依照刑法第37条的规定,在判决免予刑事处罚的同时,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采用非刑罚的方法处理,即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人民法院交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些措施是了结案件、进行善后处理的办法,不是刑事处罚或者司法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
    (二)酌定情节。
    又称裁判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在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
    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动机。犯罪动机不同,反映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不同。
    2、犯罪手段。
    3、犯罪的时间、地点等当时的环境和条件。相同类型的犯罪,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治安情况下发生,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大不相同。
    4、犯罪侵害的对象。侵害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同,其社会危害性也有差异。
    5、犯罪所造成的损害结果。
    6、犯罪人的个人情况和一贯表现。
    7、犯罪人犯罪后的态度。
    在严格运用法定情节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酌定情节。
    二、累犯加量量刑标准有何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65条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即采取必须从重处罚的原则。确定其刑事责任,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累犯必须从重处罚。即无论成立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都必须对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即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2、从重处罚,是相对于不构成累犯,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言。也即对于累犯的从重处罚,参照的标准,就是在不构成累犯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3、从重处罚,必须根据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确定其刑罚,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1)对于所有累犯,均应从重处罚。
    (2)与此相关的还有一条,是刑法的第74条,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足可看到立法对累犯是持坚决的打击态度
    (3)其实还有一点,就是累犯也不实用假释,具体是刑法第81条第2款。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