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疫情导致公司降薪,是否合法? |
释义 | 疫情期间降薪合法,但需满足条件,包括停产时间超过一个月、与职工协商一致等。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涉及劳动者利益的事项上需与职工代表或工会协商确定方案。企业应支付职工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对隔离治疗或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也需支付相应报酬。优先考虑带薪年休假,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裁员。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在疫情期间降薪合法吗? 在疫情期间降薪的行为是合法的,具体规定如下: 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视同提供正常劳动,支付相应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隔离治疗期间、医学观察期间以及采取其他紧急措施期间,不计入医疗期。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对因疫情未及时返回复工的职工,经与职工协商一致,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安排职工带薪年休假。职工在带薪年休假期间的工资按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用人单位在疫情期间合理降薪的行为是合法的,但企业降薪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停产的时间已经超过一个月。在停产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情况下,即便企业已经复工了,对正常上班的职工,工资待遇实际上是可以按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的。 《劳动合同法》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结语 在疫情期间,用人单位降薪的行为是合法的。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按劳动合同规定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职工提供正常劳动时,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因疫情原因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企业应视同提供正常劳动,支付相应的工作报酬。对于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的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裁员。企业降薪的前提是停产时间超过一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制定、修改或决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