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纠纷怎么样处理 |
释义 | 工伤事故赔偿纠纷是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关于赔偿问题的争议。工伤职工应了解处理此类纠纷的程序:工伤认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再次鉴定申请→按伤残等级赔付。 法律分析 工伤事故赔偿纠纷其实也就是工伤事故当中关于对工伤职工或工亡职工家属的赔偿,在双方之间产生的一种纠纷。现实中,这样的纠纷是大量存在的,而对于工伤职工一方来讲,就很有必要知道该怎么处理此类纠纷。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可以参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于1年内提出申请。 2、对工伤认定不符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3、伤情相对稳定后,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4、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5、根据伤残鉴定的等级,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赔付。 拓展延伸 工伤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 工伤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劳动仲裁机构是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双方可以提交申请,由仲裁员进行调解。其次,如果调解不成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正裁决。另外,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工伤纠纷。最后,还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为您争取合法权益。总之,工伤纠纷的法律途径多种多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是关键。 结语 针对工伤事故赔偿纠纷,劳动者应按程序进行处理。首先,要进行工伤认定申请,若认定不符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伤情稳定后,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如对鉴定结果不满,可再次申请鉴定。根据伤残等级,按法律规定进行赔付。解决工伤纠纷的法律途径包括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专业律师也可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是关键。 法律依据 《工伤认定办法》第三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