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纠纷应由哪个部门处理? |
释义 |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归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也可约定与争议有联系的地点的法院。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诉讼。处理合同纠纷存在风险,如缺乏有效机制、证据不足和追究违约责任可能导致损失。 法律分析 一、合同纠纷归哪个部门管辖 合同纠纷归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也可以约定由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二、合同纠纷主要有哪些处理途径 合同纠纷主要的处理途径如下: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诉讼解决。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 三、合同纠纷处理存在的风险 合同纠纷处理的环节,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风险: 1.未建立合同纠纷处理的有效机制,纠纷处理不当,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2.未收集充分的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导致单位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处于举证不力的地位; 3.为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可能导致单位应享有的利益受损。 结语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应根据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规定,也可由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处理途径包括协商、调解和诉讼解决。然而,处理合同纠纷存在风险,如缺乏有效机制、证据不足和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因此,在处理合同纠纷时,应谨慎行事,确保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七条 房地产转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二)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 (三)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7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受理; (四)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五)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六)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