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理解监察机关的处置职责 |
释义 | 监察机关的处置职责主要包括政务处分、领导人员问责、移送检察院审查和提出监察建议。政务处分针对违法的公职人员,问责针对履职不力的领导人员,移送检察院审查涉嫌职务犯罪,监察建议针对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职问题。这些职责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一条第(一)项规定而来,旨在监督公职人员的廉政行为和履职情况。 法律分析 监察机关的处置职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1)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监察委员会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2)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这里所谓的“问责”,是指监察委员会根据问责的有关规定,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照管理权限对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人员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问责的对象是公职人员中的领导人员,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和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和副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大型、特大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层以上领导人员,中型以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上述企业中其他相当于县处级以上层次的人员;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六级以上管理岗位人员。 (3)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对被调查人涉嫌职务犯罪,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4)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监察建议是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定职权,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的。监察建议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建议,它具有法律效力,被提出建议的有关单位无正当理由必须履行监察建议要求其履行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一)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结语 监察机关的处置职责包括对违法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不履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移送涉嫌职务犯罪者给予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并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监察委员会应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包括对公职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和监督检查。监察建议具有法律效力,相关单位应履行义务,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2021公布):第五章 监察官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监察官培训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培训监察官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2021公布):第六章 监察官的考核和奖励 第四十条 对在监察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监察官、监察官集体,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2021公布):第五章 监察官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 初任监察官实行职前培训制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