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必须经过仲裁吗 |
释义 | 这篇文章介绍了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以及劳动仲裁的相关流程。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四种方式来解决民事纠纷,但在劳动争议中,仲裁是前置程序。申请劳动仲裁的步骤包括提出仲裁要求、提交仲裁申诉书、仲裁庭开庭等。仲裁庭在开庭前应当调解,对于调解达成协议的情况,应当制作调解书,而对于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情况,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法律分析 一、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 并非必须经过仲裁。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四种方式来解决民事纠纷。采用何种途径去解决一个具体的民事纠纷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但是在劳动争议中,仲裁是前置程序,即必须先申请仲裁,才能进行诉讼。 二、怎样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的步骤如下: 1、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七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诉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3、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四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接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诉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可以缺席裁决; 4、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过程中,仲裁员根据案情适用如下程序: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是否到庭,宣布开庭纪律;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申诉、申辩权利、义务以及是否申请回避等情况;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进行当庭调查;根据当事人的 5、在仲裁庭开庭裁决意见进行最后调解,达不成调解的及时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 6、裁决作出后,对于当庭裁决的,仲裁庭应在7日内送达裁决书,定期另庭裁决的,当庭发给裁决书。当事人接到仲裁裁决书后,仲裁程序即告终结。 结语 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愿选择。劳动争议中,仲裁是前置程序,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并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仲裁庭开庭裁决意见进行最后调解,达不成调解的及时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接到仲裁裁决书后,仲裁程序即告终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三十九条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三节 开庭和裁决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