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合同签订前,如何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和经营情况? |
释义 | 法律分析:在合同签订前,为了避免日后因对方的信用问题而造成自身利益损失,我们应当对对方的信用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具体方法可以包括查阅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查询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信息和经营异常信息等外部资源,也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进行多次沟通和业务洽谈、参观其实际经营场所等内部信息来了解更多信息。 法律依据: 第一条 本法旨在规范市场经济交往,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社会公众和国家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十四条 合同的订立、履行,应当遵循公平、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第一百五十六条 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隐瞒重要事实或者虚构重要事实,致使对方在违约风险和合同目的实现可能性等方面做出错误判断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第二百四十二条 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的原则。 第二百四十三条 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损害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一)违反约定,不能按照约定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要求的; (二)虚假陈述或者故意隐瞒重要事实的; (三)恶意串通欺骗第三人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损害其他当事人利益的。 以上法条和规定表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应当遵守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等原则,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前应当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和经营情况。如当事人违反上述规定,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