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家庭赡养纠纷诉讼程序 |
释义 | 纠纷处理程序包括协商、起诉、开庭、辩论、调解和执行判决。建议先协商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可起诉并提供证据。开庭审理包括调查和辩论阶段,其中质证十分重要。辩论后可调解,若无法达成协议,法官将作出裁决。执行判决时,败诉方不履行义务,胜诉方可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协商处理;实在协商不了的,可以去维权。打官司一般要走以下程序: (1)写好申请书(2)携带证据和书到立案并交诉讼费(3)开庭审理过程主要有: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是否回避、询问材料是否收到、法庭调查阶段(具体包括原告陈述、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法官问话)、法庭辩论阶段、最后陈述阶段、退庭后核对笔录、宣判等几个阶段。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阶段。在法庭调查阶段时比较重要的是质证。当事人在辩论阶段可以围绕本案焦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辩护权。法庭辩论结束后,在法官主持下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由法官作出裁决。 (4)执行判决。如败诉方不主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胜诉方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拓展延伸 家庭赡养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 家庭赡养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当涉及到赡养纠纷时,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来解决争议。他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调解或咨询律师等方式寻求达成共识。其次,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他们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和证据来判决赡养义务和赡养费用的分配。此外,家庭成员还可以选择仲裁或调解机构来解决争议,通过第三方的介入和调解,帮助双方达成妥善的解决方案。最后,法律途径还可以包括家事法庭的介入,家事法庭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裁决,帮助解决家庭赡养纠纷。总之,家庭赡养纠纷的解决需要依靠法律途径,通过协商、诉讼、仲裁或调解等方式来寻求公正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结语 在处理纠纷时,建议双方先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可采取维权措施。打官司一般需经过立案、庭审等程序,其中法庭调查和辩论阶段较为重要。在法庭调查阶段,质证是关键。辩论阶段时,当事人应充分行使辩护权,阐述观点。庭审结束后,法官主持调解,无法达成协议的由法官裁决。执行判决时,如败诉方不履行义务,可申请强制执行。解决家庭赡养纠纷可通过协商、诉讼、仲裁或家事法庭等法律途径,以寻求公正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