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企业名誉权被侵害怎么办
释义
    一、企业名誉权被侵害怎么办
    侵害企业名誉权的,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如果造成精神伤害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如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另外,侵害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条规定:“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侵害企业名誉权的损害赔偿,除应考虑具体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外,还应当有适当的标准。”
    二、侵犯企业名誉权的赔偿是多少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赔偿,除应考虑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外,还应当有适当的标准。
    (一)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二)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以赔偿。
    (三)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三、如何认定名誉权侵权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法院认定名誉权侵权的依据主要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该条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故认定名誉权侵权重点在于事实、行为、因果关系和过错四个要件。
    第一,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名誉被损害的事实是指社会评价降低、丧失缔约机会、丧失获奖机会等客观情形,而非被侵权人的主观感受。
    第二,行为人行为违法。对于认定侵害公司名誉权行为的违法性,通常表现为具有捏造、散布有损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包括对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履约能力及态度、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状况、销售状况等经济能力的贬损、误导以及其他施加不当影响的行为。行为人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应当特定而明确,具有指向性。如果行为人的不当言论只是针对某一行业领域或者某一社会现象,并非针对特定公司法人,则不构成侵权公司名誉权的行为。行为人应当通过书面、口头等公开方式实施侵权行为,被社会不特定公众所知悉,例如,通过报纸、期刊、网络等传播有损名誉权的信息或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贬损他人名誉。
    第三,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法院在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有时还采取“推定证明”的方式。法院经常通过使用“势必”“应当”“足以”等词汇,以说明其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故意和过失均属过错之列: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侵害他人名誉权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侵害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而过失则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侵害他人名誉权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侵害结果的心理状态。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行为人过错的认定,法院会根据“一般人”的标准,通过行为人是否尽到一般人的合理注意义务来判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9: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