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确立商业欺诈的评判基准
释义
    商业欺诈的主旨是商业活动中的故意欺诈行为,包括虚假宣传、欺骗性定价、销售伪劣商品等,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商业欺诈行为需满足主体为商业活动主体、具有欺诈故意、采取欺骗手段、破坏市场秩序的特征。商业欺诈是发生在商业活动过程中的故意欺骗行为,与非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不同。
    法律分析
    商业欺诈的认定标准如下:
    1、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商业活动中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主观上表现为具有欺诈的故意,其动机一般是为了牟利。
    3、在实践中大多表现为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的行为。
    4、采取了隐瞒事实真相或编造虚假事实等手段,违背了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没有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使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以下欺诈行为的都属于商业欺诈: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10)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商业欺诈的行为种类很多,但无论何种商业欺诈行为都具有三个共同特征:其一,行业性。商业欺诈发生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是商业活动过程中的欺诈行为,非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不是商业欺诈。商业欺诈所涉及的“商业”,是一种大商业、泛商业的概念,涵盖存在商品交换以及提供服务的所有市场经济活动。其二,故意性。
    结语
    商业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包括主体为商业活动中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具有欺诈故意且为牟利动机,通过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的行为等。商业欺诈的行为种类繁多,但都具备行业性和故意性的特征。商业欺诈行为违背了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打击商业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法律依据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7: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