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智障人士是否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释义
    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其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都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也适用该规定。
    法律分析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活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拓展延伸
    智障人士的法律责任能力如何界定?
    智障人士的法律责任能力界定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根据法律和道德原则,智障人士的法律责任能力应该根据其智力水平和心智发展程度来评估。法律系统通常采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和鉴定程序,结合医学证据和专家意见,以确定他们是否具备完全或部分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样的界定可以保护智障人士的权益,同时也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安全。在界定法律责任能力时,应注重个体差异和人权保障,确保智障人士在法律领域得到公平对待,同时也要考虑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和原则,对于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来说,他们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对于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来说,他们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其民事行为能力。在界定智障人士的法律责任能力时,应该根据其智力水平和心智发展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和鉴定程序。这样的界定可以保护智障人士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安全。在界定法律责任能力时,应重视个体差异和人权保障,确保智障人士在法律领域得到公平对待,并提供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法律依据
    (一)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