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的限额是多少?
释义
    精神损失费有上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严重精神损害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而轻微伤的精神损失费则需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民事责任,涉及人身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导致精神痛苦或损害的赔偿制度。该制度是中国公民权益的拓展,包括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上的人格权和身份权。
    法律分析
    精神损失费有上限。
    精神损失费一般只有构成伤残等级的才予以赔偿,一般轻微伤是否有精神损失费还须视情况而定。轻微伤精神损失费有多少,具体数字可以协商,此种情况法律上一般对精神损失费一般不予支持。当自然人的身体、生命或人格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损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是现代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
    精神损失费赔偿,是中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国公民权益的拓展。
    精神损害是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使其遭受精神痛苦的客观事实状态。也就是说,精神损害就是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
    精神痛苦产生于两个来源:一是由于侵害公民的身体而造成的生理损害。当侵权行为侵害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时,给权利主体以生理上的损害,并使其在精神上产生痛苦。二是由于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一般人格权等精神上人格权和身份权而造成的心理损害。这些侵权行为在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同时,也侵害了人的情绪、感情思维、意识等活动,使受害人产生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伤、抑郁、绝望等不良情感,造成精神痛苦。
    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是指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受到损害导致这些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如人格尊严损害、配偶身份利益损害和荣誉利益损害等。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的方式进行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结语
    精神损失费是一种民事责任,用于赔偿因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导致的精神痛苦或精神受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然而,精神损失费并非无上限,具体数额可根据双方协商确定。此外,对于轻微伤的精神损失费是否支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重要进展,为拓展人身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五条 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培养,维护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建设。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现代医学、我国传统医学、心理学,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8: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