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证人出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
释义 | 证人出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2、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3、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一、去法院的证明怎么写 1、据实交代证人与当事人的关系。根据《民事诉讼法》,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2、证明证人的认知、记忆、表达能力。证人所作证言,必须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态相符,不能表达意志,神志不清的人不能作证人。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3、证人证言的提供方式要有效。若证言是在法庭上提供,且经过原被告或控辩双方的质证,证人的资格、能力,证言的真实性、相关性和合法性由于经历过双方唇枪舌剑的洗礼,证人证言的可信性会非常高。相反,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不得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二、未成年可以作为证人吗? 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未成年人依法可以作证。年幼的人,能否作为证人,应视其智力发展状况,判断其能否辨别是非,正确表达。如果该未成年人对其所感受的案件事实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则可以作证人,此时应该肯定他的作证能力,允许其作证。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当然也包括未成年人。但对于未成年证人,法律有特殊规定。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法律上对未成年人作证人的保护,具体体现在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最高院司法解释明确在办理某些案件时,未成年证人一般可不出庭作证。《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各级法院应尽快建立少年法庭或者确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未成年证人一般可不出庭作证。 此外,《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诉人一般不提请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出庭作证。确有必要出庭作证的,应当建议人民法院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可以作证人,但是至于是否要出庭作证还是取决于未成年人的意愿,我国法律在该问题上侧重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出庭作证的情况较为少见,实践中多表现为书面证言。 三、起诉离婚开庭程序? 起诉离婚开庭程序:1、庭审之前的准备阶段;书记员一般会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读法庭的纪律;2、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的陈述、证人出庭作证,如果证人不出席庭审,将由书记员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或者视听的证据,当庭宣读鉴定结果;3、法庭辩论阶段;4、判决法庭辩论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