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为法定节假日的合法依据? |
释义 | 法定节假日期间,劳动者应获得工资,但正常工资不能抵消加班工资。根据劳动部规定,若安排劳动者在工作日延长工作或休息日工作且无补休,应支付不低于合同约定的150%至200%工资。若安排劳动者在节假日工作,应额外支付不低于合同约定的300%工资。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最低工资标准指法定工作时间内应支付的工资。 法律分析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工资,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的正常工资中已经包括了法定节假日工资。但是,在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时,却不能将正常工资抵消加班工资。原劳动部发布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明确规定,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该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则应该另外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已久,奋斗在打工一线的朋友是否有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下面针对该法的相关内容作一些说明,希望能给大家增长点法律常识。最低工资标准是指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的工资。 拓展延伸 最低工资标准在法定节假日是否适用? 最低工资标准在法定节假日是否适用,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根据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是劳动者休息的日子,应当享受与正常工作日相同的待遇。然而,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适用,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是否应当调整。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劳动者应当获得更高的报酬,以保障其权益。另一方面,反对者认为最低工资标准应当适用于正常工作日,而不应当在节假日进行调整,以避免对用人单位造成过大的负担。综合来看,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以平衡劳动者权益和用人单位的合理利益。 结语 在法定节假日,劳动者享受休假的同时,用人单位应支付工资。尽管正常工资中已包含法定节假日工资,但在计算加班工资时,不能抵消正常工资。根据劳动部发布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休息日工作且无法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还应额外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300%的工资。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在法定节假日是否适用,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以平衡劳动者权益和用人单位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六条 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