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精神病人免于刑事处罚,会留下案底吗?
释义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分为完全限制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两种情况,前者免于刑罚但民事责任由监护人承担,后者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并非所有精神病人都免于刑罚,关键在于精神病的程度是否达到难以认知、难以控制行为的程度。
    法律分析
    首先要进行精神病的鉴定.区分是完全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一直处在发病状态,完全不能认识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还是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如果是前者,可以完全免于刑罚,但是民事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监护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失的,除外.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犯罪行为时,具有清醒的认知,处在未发病期,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完全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可以从轻,减轻,免于刑罚的.顺便说一句.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不用免于刑罚,关键在于精神病的程度是否达到难以认知,难以控制其行为.医学上的精神病的解释和法学上的解释是不同的,医学更广义一些,刑法的解释是限制解释.
    拓展延伸
    精神病人的免责与犯罪记录:解读刑事处罚后的案底情况
    精神病人在刑事处罚中的免责问题引发了对其案底情况的关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免于刑事处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犯罪记录。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仍然会被记录在案,但可能会在案底中注明其精神病人身份,以便于将来的法律处理。这样的记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对精神病人产生影响,例如在申请就业、租房或获得贷款时。因此,对于精神病人来说,虽然免于刑事处罚,但案底记录仍然存在,需要在相关的生活和法律事务中予以重视和处理。
    结语
    精神病人在刑事处罚中的免责问题引发了对其案底情况的关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免于刑事处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犯罪记录。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仍然会被记录在案,但可能会在案底中注明其精神病人身份,以便于将来的法律处理。这样的记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对精神病人产生影响,例如在申请就业、租房或获得贷款时。因此,对于精神病人来说,虽然免于刑事处罚,但案底记录仍然存在,需要在相关的生活和法律事务中予以重视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立案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