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进行认定劳动关系申请? |
释义 |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用工关系可分为四类:公务员与机关单位的聘任关系,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者的劳务关系。前两类较易认定,后两类在实务中较难区分。劳动关系的认定依据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未明确规定,而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通知》第一条来认定劳动关系的实质要件。相关认证需要劳动合同或能证明劳动事实的证据,并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资质审核。 法律分析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用工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 1.受《公务员法》调整的机关单位与公务员之间的聘任关系; 2.受人事方面法律、法规调整的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人事关系(或称为聘用合同关系); 3.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4.受《民法典》等普通民事法律调整的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者之间的劳务关系(或称为劳务合同关系)。 在这四类用工关系中,前两类是最好认定的,只要根据受聘方是否为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来判断即可。而后两类在实务中不易区分,也不好认定。 关于劳动关系如何认定的问题,《劳动法》并没有作出规定。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就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作出了规定,此后司法实务中遂将《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内容视为构成劳动关系的实质要件,并作为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由于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仍然未就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作出规定,故而该认定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对于劳动关系的相关认证,首先需要提供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相关的劳动合同的话,那么必须提供能够证明双方有劳动事实的证据,如果员工工作证或者是工资单这一类。然后交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资质审核。 结语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用工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前两类用工关系容易认定,只需根据受聘方是否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判断。而后两类在实务中不易区分,也不易认定。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劳动法》未作出规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通知》,劳动关系的实质要件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劳动为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劳动关系的认定需要提供劳动合同或能证明双方有劳动事实的证据,并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资质审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予以解决。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做好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六条 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