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如何救济 |
释义 | 法律分析:当事人对于生效的行政诉讼,可以使用以下规定进行救济: 1、当行政诉讼生效了,在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可以申请在进行上诉; 2、在二审判决后,可以请求检察院提起抗诉; 3、终身之后只能申诉了。 一、上诉期间一审判决是不是要执行 上诉期间一审判决不能执行。 1、只有一审判决生效的,才能执行; 2、一审判决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上诉,一审判决在上诉期间不发生法律效力,当然是不能执行; 3、在上诉期间或二审期间,被上诉人对一审判决有异议也可以向二审法院提出。 上诉期间可以申请保全。按照规定,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是: 1、需要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即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3、由利害关系人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利害关系人,即与被申请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权利受到被申请人侵犯的人; 4、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如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驳回申请人在起诉前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 二、通话录音能不能作为法庭证据 通话录音是否能作为法庭证据,需看其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1、录音证据的获得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录音两方当事人的谈话当时无受到限制,是自觉自由的意思表示,是善意和必要的,是为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 2、录音证据录音技术要求好,谈话人身份明确,内容清晰,具有客观真实和连贯性,未被剪接或者虚构,内容未被改变,无疑点,有其他证据佐证。 案件宣判后,发现有一方当事人提供假的证人证据且这个证据能够改变原判决结果,处理方法是: 1、如果已经上诉,可向二审法庭提交对方假的证人证据,二审会对原审证据与新提交的证据一并进行审查或法庭调查,综合处理; 2、如果一审判决已经生效,可请求原审法院再审。但是,新的证据应当对再审结果会产生确实的影响,否则再审请求会被驳回; 3、二审判决后发现新的证据,先向中院申请再审。如果中院认为不属于中院审查, 可指定原审法院再审。如果中院裁定驳回再审申请,再向高院申请再审; 4、如涉嫌虚假诉讼犯罪,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刑法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刑事判决书生效多久 我国实行当是两审终审制,刑事案件下达之后的生效时间要根据具体当审级来进行区分。如果这个判决是一审判决,那么判决下来之后并不会立即生效。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日为上诉期,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这期间上诉。如果当事人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日内没有上诉的,十日过后判决书就生效了,之后法院会将生效判决书传达执行机关,执行刑罚。如果案件为二审案件,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判决书一经送达就生效。但目前我国的法律仅规定二审判决是生效判决,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生效时间。那么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二审判决作出之日生效;2、二审判决宣判之日生效;3、二审判决送达之日生效。由于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很容易引起纠纷。需要进一步指定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