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者涉嫌冒名顶替,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
释义 | 劳动者冒名顶替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如果劳动合同被认定无效,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享受相同的补偿待遇。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有效性。劳动合同无效时,用人单位应根据相同或相近岗位的劳动者报酬确定劳动报酬数额。 法律分析 劳动者冒名顶替别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效力 劳动者冒名顶替别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此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法规定,当劳动合同被仲裁委员会认定无效的时候,已经履行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应该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所以劳动者也有权利享受与同工同岗相同的补偿待遇。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拓展延伸 劳动者冒名顶替引发的劳动合同纠纷,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在劳动者冒名顶替引发的劳动合同纠纷中,法律责任的界定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冒名顶替的劳动者,其行为属于欺诈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对于雇主或用人单位,其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尽到合理审查义务,确保劳动者身份真实,否则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劳动者冒名顶替行为可能构成欺诈,侵犯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并可能要求赔偿相关损失。同时,劳动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然而,在具体案件中,法律责任的界定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劳动者的主观恶意程度、用人单位的审查义务履行情况等。因此,具体的法律责任界定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裁决。 结语 劳动者冒名顶替他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已履行的劳动报酬,以保障劳动者享有与同岗位同工相同的补偿待遇。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以及免除用人单位法定责任或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均为无效。如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时,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其数额应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报酬确定。在劳动者冒名顶替引发的劳动合同纠纷中,法律责任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的行为及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