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构成的构成条件包括哪些 |
释义 | 犯罪的构成要件:一是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二是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三是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四是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要件的有机统一形成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条件 犯罪构成条件需要满足:(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构成过失犯罪的条件包括哪些 构成过失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行为人必须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即年满16周岁以上,并且精神正常; (2)实施了某种不该实施的行为; (3)主观上存在过失; (4)客观上必须是造成了严重的而不是一般的危害结果。 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包括哪些 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包括以下这些: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犯罪行为。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 犯罪包括四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包括什么 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案例】高某是某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一天,高某带领幼儿外出游玩,途中幼儿余某不慎掉进路旁未加盖约70公分深的粪池。高某嫌脏不肯跳入粪池救人,而只是大声呼救,但周围无人。过了几分钟的时间,一位农民路过此地,得知幼儿余某掉下粪池,毫不含糊地将余某救了上来。但由于耽误时间较长,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判决】高某明知自己不下去救人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幼儿生命的可能性,却放任了幼儿死亡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其在主观上是间接故意。在客观上,高某的行为造成幼儿的死亡,所以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本案属于不作为形式的犯罪。高某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根据其职业上的要求,其负有保护幼儿安全的作为义务,其在余某掉入粪池后有义务而且客观上又能够实施抢救孩子的职务行为时,却因为怕脏而未履行这种职务行为,最后导致余某死亡的严重结果,因此,高某构成不作为犯罪。 该内容由 张心田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