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赔偿与雇佣关系:相关法律规定与解释 |
释义 | 雇佣关系中受伤不能申请工伤赔偿,只能适用一般民事侵权。根据法律规定,雇主应当承担雇员在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雇主与第三人都可能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可以通过鉴定机构确定伤情等级,对鉴定结果不满意可申请重新鉴定。雇佣损害赔偿的时效为三年,受害人应在一年内向法院起诉或向雇主主张解决。要求雇主承担民事责任需满足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和雇主过错等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 一、雇佣关系能申请工伤吗 雇佣关系中雇工受伤,不能认定为工伤,也即受伤的劳动者是不能申请工伤,然后获得工伤赔偿的。 构成工伤的条件: (一)主体:必须是劳动者 (二)主观方面:必须是非基于本人意志造成的事故伤害 (三)时间方面:必须是工作时间 (四)地点方面:必须工作场所或者与工作有关的场所 (五)原因方面:必须是工作原因。 在雇佣关系中受伤,雇工与雇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并不构成劳动关系,所以不能适用工伤,对于此类受伤,只能适用一般民事侵权。 二、雇佣关系受伤应该怎么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雇工的伤情确定,只要有鉴定资格的机构均可以确定其伤情等级。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当事人经协商可以到鉴定机构重新鉴定,或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雇佣损害赔偿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赔偿时效三年的规定,受害人明知和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可在一年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律的保护,也可直接向雇主和有关单位主张解决,在主张权利时时效中断。 雇员要求雇主承担民事责任时,要符合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即首先雇员必须有损害事实存在;其次雇主有违法行为;再次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后雇主主观上有过错。只有具备了以上要件才能要求雇主承担侵权责任。 结语 在雇佣关系中,受伤的劳动者无法申请工伤赔偿,因为雇佣关系不构成劳动关系。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雇主在雇佣活动中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对于雇员的伤情确定和赔偿请求,可依法进行鉴定和诉讼程序。雇员要求雇主承担民事责任时,需满足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雇员在一定时效内可以寻求法律保护。因此,在雇佣关系中受伤时,雇员应了解自己的权利,并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八条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