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延期审理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的新规定
释义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了民事诉讼延期开庭审理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正当理由未到庭、临时回避申请、需要通知新证人、调取新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补充调查等。人民法院应及时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下次开庭审理的日期和地点。开庭前应查明出庭情况,若当事人未到庭,可决定是否延期或中止诉讼。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民事诉讼延期审理的规定的解释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如果确因突然患病等正当理由没法到庭,审查证据、认定事实等就难以进行,这将影响人民法院正确裁判,因此,可以延期审理。
    2、当事人临时申请回避。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回避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如果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参加本案的工作,致使案件审理一时无法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
    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可以延期审理。
    4、其他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比如,一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因妨害民事诉讼而被拘留,不能按期或者继续开庭审理等。
    人民法院决定延期审理后,对下次开庭审理的日期和地点能够即时确定的,应当当庭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能即时确定的,可以在确定以后另行通知。
    司法实践中,发现是否存在需要延期审理的情况是开庭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没有到庭的,应将情况及时报告审判长,并由合议庭确定是否需要延期开庭审理或者中止诉讼。
    结语
    通过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关于延期开庭审理的规定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延期审理的情况包括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情况,以及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人民法院决定延期审理后,应及时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司法实践中,确定是否需要延期审理是开庭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如有未到庭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审判长,并由合议庭决定是否需要延期开庭审理或中止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 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4 1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