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签订合同时候发现上当,包括以下情形:1、第一种就是被欺诈的情形,也就是说,对方当事人以虚假的身份或者能力表示,导致自己相信他的虚假权利外观,与他签订合同;2、第二种情况就是重大误解的情形,也就是说,对方当事人虽然没有作出虚假消息,但是由于自己产生认识错误,导致合同的订立与自己的主观意愿存在重大出入。针对上述两种不同情况,当事人可以选择同样的方式,解决上当问题。被欺诈、产生重大误解都是法定可撤销合同的两种情形。这时候法律赋予了受欺诈方以及重大误解方,撤销合同的权利。但是需要注意,合同的撤销权是有行使期限的。而且这是一个除斥期间,除斥期间经过之后,当事人就不能行使撤销权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