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恶意抢注商标是否违法? |
释义 | 恶意抢注商标是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使用并有影响的商标。权利人可在公告期内提出异议,商标主管机关查证属实后不予注册;错过公告期的权利人可在核准注册后五年内提出无效宣告,商标主管机关查证属实后宣告商标无效。 法律分析 恶意抢注商标行为是违法行为。 我国《商标法》第三十二条明文规定,申请注册商标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对于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权利人可以在商标公告期内提出商标异议,商标主管机关查证属实,该商标不予核准注册;如果权利人错过了商标公告期,未提出异议的,可以在商标核准注册之后五年内对该商标提出无效宣告,商标主管机关查证属实,宣告该商标无效。 拓展延伸 商标侵权纠纷中的恶意抢注行为及法律责任 商标侵权纠纷中的恶意抢注行为是指主观上明知他人已经使用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却故意抢先注册该商标,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恶意抢注商标是被认定为违法行为的。对于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者,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被要求停止使用该商标、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此外,恶意抢注商标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因此,对于商标侵权纠纷中的恶意抢注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保护商标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恶意抢注商标行为是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权利人对恶意抢注商标行为有多种维权途径。在商标公告期内,权利人可以提出商标异议,商标主管机关查证属实后,该商标将不予核准注册。若错过公告期,权利人仍可在商标核准注册后五年内提出无效宣告,商标主管机关查证属实后,宣告该商标无效。对于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者,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使用该商标、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此外,恶意抢注商标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法律的明确规定保护了商标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三十一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 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 《商标法》第三十二条 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