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都是怎么分配 |
释义 | 交通事故中,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当事人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赔偿责任,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在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比例分担责任;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无过错,机动车一方全责;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机动车一方责任适当减轻;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中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当事人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赔偿责任。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责任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责任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是在各种情况下确定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依据。在实践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公平原则、能力原则、协商原则和法律原则。公平原则要求按照各方的贡献和责任大小进行分配;能力原则要求将责任分配给具备相应能力和资源的人;协商原则强调各方通过协商和合作达成共识;法律原则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责任分配。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分权、分工、明确职责、建立监督机制等方法来进行责任分配。综合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实现责任的合理分配,确保各方按照其应尽的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交通事故中的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应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赔偿责任。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应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对于不足的部分,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应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责任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公平原则、能力原则、协商原则和法律原则。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实现责任的合理分配,确保各方按照应尽的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