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看是不是三类股东 |
释义 | “三类股东”是指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三类股东”企业是指直接股东或间接投资人中含有“三类股东”的企业。 这类企业在2017年前普遍被认为不符合上市监管的审核要求,需要在申请上市之前通过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回购、向其他投资机构进行转让等方式将“三类股东”清除。 有媒体传出消息:证监会正针对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存在的“三类股东”的IPO审核问题,研究制定审核政策,监管层对“三类股东”未持排斥态度。据称,监管层已经在研究办法,为存在“三类股东”的企业的IPO审核开辟一条通道。 而在此前,三类股东潜在的穿透核查难,易滋生股份代持、关联方隐藏持股、规避限售,甚至利益输送等问题一直是“三类股东”企业转板IPO的一大障碍,新三板企业申报IPO之前要先清理“三类股东”问题也被视为惯例。 拓展资料: “三类股东”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法人资格,确权登记困难 “三类股东”均系以契约为载体的金融产品,在工商登记时不被视为民事主体,无法登记为股东,缺乏法人资格,因此“三类股东”系委托人通过受托人名义进行投资。 2、出资人和资金来源难穿透核查 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在法律关系上实质属于代持结构,其背后往往有许多股东,特别在多个金融产品层层嵌套的情形下,更容易滋生股份代持、关联方隐藏持股、规避限售、短线交易,甚至利益输送等问题,较难实现穿透式监管。 3、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机制未有效披露 “三类股东”的投资决策、收益分配机制未经有效披露,容易引起纠纷,不符合IPO对股权结构清晰的要求。甚至部分“三类股东”存在利用资金池进行投资的情形。投资人可以较为自由地转让及变动,第三方较难通过公开渠道获得最终投资人及权益持有人情况。因此持续披露存有“三类股东”的最终投资者结构及其变动状况是否真实、是否涉及未披露关联方等事项,具有相当程度的困难性和复杂性。 4、公司股权结构不稳 ”三类股东“的存在可能导致公司股权结构不稳定。以往一段时期申请IPO的排队时间较长,在这期间,如“三类股东”出现到期兑付、份额或收益权转让等情形,将造成被投资公司股权结构不稳定。若“三类股东”利用期限错配进行“短债长投”,将短期的、有固定收益的债权投资产品,部分用于投资三五年期、不保本不保息的股权投资产品,将增加出现兑付危机的风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