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法院。当协议管辖约定不明时,被告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履行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根据《民事诉讼法》,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如果有多个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起诉,如果原告向多个法院起诉,则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法律分析 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或者财产权益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约定不明时,被告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履行地的法院均有管辖权。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 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拓展延伸 协议管辖约定的解释与适用范围 协议管辖约定的解释与适用范围是指在合同或协议中明确规定的有关管辖权的条款。这些条款决定了在发生争议时,哪个法院或仲裁机构有权处理该争议。协议管辖约定的解释涉及对相关法律条款、国际公约和惯例的解读和适用。同时,适用范围也包括对管辖权的限制和例外情况的界定。在实践中,协议管辖约定的解释与适用范围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法律的规定、国际私法原则以及当事人的意愿等因素。因此,确保协议管辖约定的明确性和合法性对于有效解决争议和维护当事人权益至关重要。 结语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或财产权益纠纷发生前或后,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法院。当协议管辖约定不明时,被告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履行地法院均有管辖权。协议管辖约定涉及对管辖权条款的解释和适用范围,需要考虑相关法律、国际公约、惯例和当事人意愿等因素。确保协议管辖约定的明确性和合法性对于有效解决争议和维护当事人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十五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十八条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十四条 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