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车祸死亡肇事者坐牢后还赔钱吗 |
释义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将受到刑事责任追究,但如果积极赔偿并获得受害人家属谅解,可减轻处罚。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赔偿数额、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因素会影响减轻的程度。然而,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如抢劫、强奸等,减轻处罚的幅度应更为严格。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积极赔偿得到受害人家属谅解的可从轻减轻处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法发[2013]14号): (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拓展延伸 车祸肇事者坐牢后是否需要进行经济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车祸肇事者在被判坐牢后,仍然需要承担经济赔偿的责任。即使肇事者已被司法机关判决入狱,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免除了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赔偿的具体金额将根据事故造成的损失、伤害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计算。肇事者可能需要支付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此外,车祸肇事者的家庭财产也可能被追偿。因此,即使肇事者坐牢,仍然需要承担经济赔偿的责任,以弥补受害者的损失,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结语 法律规定明确,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的肇事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然而,如果肇事者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并获得谅解,可酌情减轻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根据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认罪和悔罪程度等因素,可对基准刑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无论是否入狱,肇事者仍需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以满足受害者的合理赔偿需求,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章 认定与复核 第二节 复 核 第七十五条 复核审查期间,申请人提出撤销复核申请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复核,并书面通知各方当事人。 受理复核申请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就该事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人民法院受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受理当事人复核申请的有关情况告知相关人民法院。 受理复核申请后,人民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受理当事人复核申请的有关情况告知相关人民检察院。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六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建立交通民警执勤执法考核评价标准,不得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不得以处罚数量作为考核民警执法效果的依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