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案件立案程序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
释义 | 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相关机关应快速审查,有犯罪事实立案,无犯罪或事实轻微不立案,并通知控告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控告人不服可申请复议。刑侦部门经审查,认定有犯罪事实立案,制作报告书并批准立案;认定无犯罪或事实轻微不立案,制作报告书并批准不立案;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立案需制作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可申请复议。 法律分析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通知控告人。 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1).刑侦部门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县属于自己管辖的,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批准后予以立案; 2).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批准后,不予立案; 3).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于不予立案决定不服后,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内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原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收到复议申请后十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立案程序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刑事案件立案程序的主要步骤包括报案、立案审查、侦查取证、审查起诉和开庭审理等环节。首先,报案是指被害人或其他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收到报案后会进行初步核实。然后,立案审查阶段是公安机关对报案内容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接着,侦查取证是指公安机关根据立案审查的结果,展开侦查工作,收集证据材料。在审查起诉阶段,公安机关将侦查取证结果提交给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起诉。最后,如果决定起诉,开庭审理阶段将由法院负责,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最终作出判决。以上是刑事案件立案程序的主要步骤。 结语 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相关机关应按管辖范围迅速审查。如认定有犯罪事实需追究刑事责任,应立案;如认定无犯罪事实或事实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不立案,并通知控告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控告人如不服,可申请复议。刑侦部门受理案件后,经审查后决定立案或不立案,并通知控告人。对于不立案的案件,控告人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应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控告人。刑事案件立案程序包括报案、立案审查、侦查取证、审查起诉和开庭审理等环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二百四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