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辞职先找上级还是人事 |
释义 | 辞职应当先找直属领导说明,然后向人事递交辞呈。 一、劳动者辞职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一致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2、如果是出于试用期的话,那么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到时间就可以走人; 3、如果是已经过了试用期的话,那么就需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做好工作交接,三十天后才可以走人; 4、如果单位存在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5、自离,也就是不当离职,这种情况如果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话,那么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二、自离会造成以下后果: 1、对擅自离职的,以旷工论处,可按照规定,给予除名处理; 2、如果因自离给公司造损失的话,那么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影响社保的转移和离职证明的开具,以后找工作会变得麻烦。 4、如果存在专项培训的话,服务期间自离需要支付违约金。 三、辞职之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维权: 1、可以和公司直接协商解决; 2、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3、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调解; 4、申请劳动仲裁; 5、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去法院起诉。 上诉是到原法院还是上级 "上诉是要向一审的上一级法院上诉。但是,必须通过一审法院递交上诉材料,也就是说,上诉材料要交给一审法院,由一审法院向上一级法院呈报。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抗诉是向同级还是上级检察院申请 抗诉一般是上级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提出抗诉,因此如果需要抗诉的话是向省检察院申请更好,也可以请市检察院向市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该内容由 嵇小函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