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预备阶段属于犯罪行为吗?
释义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类似于犯意表示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意表示而应以犯罪论处:一是某些具体犯罪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的实行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作为强奸罪、抢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为的威胁性语言。这些特定的语言在特定的犯罪构成中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具备这些语言不但构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预备,而是已经实行犯罪的其他犯罪形态。二是单个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计划的书面语言,以及共同犯罪中勾结共同犯罪人、交流犯罪思想、商议犯罪计划的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这些语言都已经超出犯意表示的范畴,而是在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足以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犯罪论处。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以上两个特征说明了犯罪预备形态可能发生的时空范围,即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起直至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之前。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犯罪是预备阶段,已经开始对犯罪进行实施,触犯了我国的相关法律的话,那么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是犯罪预备阶段是属于犯罪未遂犯,其相关刑罚会比照犯罪既遂犯等量刑结果来对其进行一定的惩处。
    一、犯意表示是什么
    犯意表示是指决定实行某种犯罪的意思,亦称“犯罪决意”,通常以文字、口头或其他方法表示。其特征是:
    (1)表示人具有真实的犯罪意图;
    (2)
    用口头、书面、手势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晓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图;
    (3)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单纯流露,不能为犯罪制造条件。
    犯意表示只有犯罪思想,没有实行任何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也没有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只是单纯流露犯意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构成现实的威胁。因此,在我国,犯意表示人不负刑事责任。但已被法律规定为独立的犯罪构成,已进至实行阶段的,如煽动危害国家罪,是以文字、图画、演说或其他方法公然煽动他人犯罪以破坏统治秩序,应当负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4: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