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怀孕女职工离职是否会获得经济补偿?
释义
    怀孕女职工离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需根据法律规定保护其权益。根据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不能单方解除与怀孕女工的劳动合同。然而,如果怀孕女职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劳动者需注意辞职的方式,以免失去经济补偿金的权益。
    法律分析
    怀孕女职工离职是否有经济补偿
    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怀孕女职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那么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法国《劳动法典》称为“辞退补偿金”,俄罗斯《劳动法典》则称为“解职金”。我国劳动法、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以下简称《经济补偿办法》)等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该按照一定标准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金。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两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对怀孕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该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单方解除与怀孕女工的劳动合同。
    但是,如果是怀孕女职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那么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主动向公司辞职,就不能获得经济补偿金。
    结语
    怀孕女职工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法规定,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上的补偿。然而,如果是女职工自愿离职,她将无法获得经济补偿金。因此,在怀孕女职工离职的情况下,具体是否有经济补偿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修订):第十六章 职位聘任 第一百零三条 聘任合同应当具备合同期限,职位及其职责要求,工资、福利、保险待遇,违约责任等条款。
    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聘任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为一个月至十二个月。
    聘任制公务员实行协议工资制,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九条 法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
    经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按照规定晋升工资档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招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并可以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实施职业教育的岗位。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培训上岗制度。企业招用的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培训;招用的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依法取得职业资格或者特种作业资格。
    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1: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