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名誉权行为如何认定? |
释义 | 法律分析:名誉权是公民和法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社会评价,即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侵权案件的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责任,必须符合以下四个要素: 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侵犯名誉权的责任是一般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有主观过错。 2、有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者得到社会评价,减少精神损失,痛苦、抑郁、抑郁等情感损害。财产损失,受害人财产损失。 3、侵权人行为的违法性。侵犯公民名誉权的主要途径是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侮辱;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故意泄露他人隐私,对他人造成名誉损害。 4、侵权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两者都有客观性和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推定,但不应该是主观假设或毫无根据的推测。 根据上述讨论,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应根据受害人名誉受损的事实,行为人的行为是违法的,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