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未成年人是否应该对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释义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年龄划分及从犯处罚原则。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放火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重罪也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重罪且情节恶劣应负刑事责任。对未满18周岁的犯罪者,应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16周岁的犯罪者不予刑事处罚,但需接受父母或监护人的管教,必要时进行矫治教育。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为从犯,从犯应从轻或免除处罚。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放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平衡保护与惩罚的关系?
    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平衡保护与惩罚的关系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应该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通过提供教育、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手段,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因此,适度的惩罚仍然是必要的。而在确定刑罚时,应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犯罪性质、动机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采取更为温和的刑罚措施,如教育矫治、社区服务等,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重新融入社会。同时,也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共同为未成年人提供预防犯罪的环境和机会,以实现保护与惩罚的平衡。
    结语
    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平衡保护与惩罚的关系至关重要。我们应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通过提供教育、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手段,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同时,不能忽视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伤害,适度的惩罚仍然是必要的。确定刑罚时,应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犯罪性质、动机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采取更为温和的刑罚措施,如教育矫治、社区服务等,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重新融入社会。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共同为未成年人提供预防犯罪的环境和机会,以实现保护与惩罚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由专门机构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专门人员负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二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9: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