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主要是根据双方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做公证。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合同要公证,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公证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只是多一个见证人。今后如有争议,经公证的协议将被法院采纳为证据,这比未经公证的协议要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第三十六条 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第三十七条 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 第三十八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未经公证的事项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依照其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