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罚是否因犯罪者自首而减轻? |
释义 | 自首是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并自愿认罪服法,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自首不一定能得到减刑,法院主要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审判。自首仅表明对犯罪态度,不改变犯罪事实。减刑与自首没有必然联系,法院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但与减刑无关。审判人员应根据犯罪事实和自首情节综合考虑量刑。 法律分析 一、追捕过程中投案是自首吗 自首是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自愿认罪服法的行为。构成自首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必须自动投案; 2、必须是犯罪人自动交待自己的罪行; 3、必须是自愿认罪服法。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嫌疑人虽实施犯罪行为后出逃,但在有关机关追捕未获的情况下自动投案,并如实陈述罪行,且没有再次逃避司法机关侦查、预审和审判的行为,说明他已认罪悔罪,愿意接受惩处,也意味着他终止了因自己犯罪行为而造成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自行减少了社会危害性,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司法机关可给予减轻或从轻处罚的决定。 二、犯罪后自首能减刑吗? 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根据上面的规定,也就说在我国自首不一定能得到减刑。 法律对此的描述是“可以”,对于犯罪情节严重的,引起社会强烈的犯罪分子,法院主要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审判。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使其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结束,但是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会因自首而消灭。 犯罪人投案自首,仅仅表明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其原来犯罪事实。 因此,审判人员在决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必须以其犯罪事实为主要根据。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首先按照自首者罪行的轻重对照有关法律,拟定一个刑罚幅度,而后结合自首的从宽情节,所以要把握好度,做到严宽适度,不枉不纵。 而减刑则是在罪犯服刑期间,两种其实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只不过要是能够认定罪犯存在自首情节的话,那一般在量刑处罚的时候,法院会从轻或减轻进行处罚,但与之后的减刑没有什么关联。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并自愿认罪服法的行为。自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从轻处罚,但并不一定能得到减刑。自首只是表明犯罪分子对自己罪行的态度,并不能改变其原有的犯罪事实。在量刑时,法院会结合自首情节从宽处理,但减刑与自首并无必然联系。审判人员在决定量刑时应以犯罪事实为主要根据,做到严宽适度,既不枉顾罪责,也不纵容罪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七条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