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两车相撞,其中一方逃逸,如何处理?
释义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条件:事故后果需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且主观目的必须是为逃避法律追究。逃逸情节的认定需考虑事故轻微程度、人员伤亡、责任程度及财产损失。逃避法律责任有多种形式和认定标准,具体需结合案情和证据判断。
    法律分析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上是有严格的认定条件的,首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节轻微、无人员伤亡、负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责任、无重大财产损失的,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那就不能被认定具有“肇事后逃逸”情形。其次,肇事逃逸的主观目的必须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如果肇事方没有此目的,也是不能认定具有“肇事逃逸情节的”。当然,何为“逃避法律责任”,表现上有多种形式,法律上也有多种认定,具体认定需要结合案情和证据才能得出。
    拓展延伸
    逃逸肇事者的法律责任及应对措施
    逃逸肇事者的法律责任及应对措施主要涉及交通肇事罪和肇事逃逸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因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而肇事逃逸罪是指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故意逃逸或者故意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等行为。
    对于逃逸肇事者,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一方面,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刑事追责,可能面临刑罚的处罚。另一方面,逃逸肇事者还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受害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为了应对逃逸肇事者,我们应当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同时,建议加强交通监控设施的建设,提高肇事逃逸的查处率。此外,加强对肇事逃逸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逃逸肇事者的处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总之,逃逸肇事者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我们也应当采取措施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肇事逃逸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结语
    在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认定中,事故后果和肇事方的主观目的是关键因素。轻微事故、无人员伤亡、负次要责任或无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下,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也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而肇事逃逸的主观目的必须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对逃逸肇事者,应依法追究刑事和民事责任,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完善监控设施,加大打击力度,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9: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