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签劳动合同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 |
释义 |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备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劳动者受雇用单位管理、从事有报酬劳动且为单位业务的一部分,则劳动关系成立。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拓展延伸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界定及其法律影响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界定及其法律影响是劳动法领域的重要议题。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其特点是劳动者以工资作为报酬,受雇主指挥、管理和控制。劳务关系则是以劳务合同为基础,劳务者为雇主提供一定的劳动服务,但不具备劳动关系的特征。在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判断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需考虑多个因素,如劳动者是否独立承担经营风险、是否有固定工作地点等。法律对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不同的规定,包括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方面。正确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劳动关系的成立并不仅仅依赖于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还需满足一定条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具备合法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且受用人单位管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一部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界定涉及多个因素,如经营风险承担和工作地点等。正确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市场秩序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第一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