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肇事逃逸时解决的三个要件 |
释义 | 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包括: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即先前行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并非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一、肇事逃逸怎么认定标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以下情形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 2、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 3、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 4、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 5、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 6、严重超载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 7、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什么是逃逸致人死亡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是: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逃逸致人死亡指的是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或救助义务而逃离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未能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三、刮了别人的车不知道走了算逃逸吗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考察行为人是否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不仅要看行为人的供述,还应从肇事当时的时间、地点、路况、行为人具备的知识、经验等方面客观地评判其是否明知,从而确定其是否构成逃逸。 第二、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既包括逃避刑事法律追究,也包括逃避民事法律追究、行政法律追究。 第三、考察行为人客观上是否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只有发生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接受事故处理机关首次处理前这一段时间内的逃跑行为方能成立本规定中的“逃逸”。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