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工伤赔偿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措施,但在具体实践中,时常出现工伤赔偿金标准不明确、赔偿流程繁琐等问题。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在工伤赔偿金纠纷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企业责任原则:《劳动法》第45条规定,雇主应该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承担工伤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因此,在工伤赔偿金纠纷中,企业应当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 2. 救助基金原则:《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事故造成工伤待遇不足时,可由地方人民政府设立救助基金给予补充。当企业无法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时,可通过救助基金进行补偿。 3. 合理赔偿原则:在赔偿标准不明确时,应该遵循合理赔偿原则。根据《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伤赔偿金应当包括经济损失、医疗费用、护理费用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法律依据: 《劳动法》 第45条 雇主有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义务,对因工作原因发生的劳动者工伤和职业病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46条 因工作原因造成劳动者的伤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下列费用: (一)直接经济损失; (二)因治疗、康复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 (三)丧葬补助金; (四)因死亡支付给死者家属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五条 因工作原因造成工伤待遇不足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剩余部分; 第三十九条 建立工伤救助基金制度,支持和保障工伤保险稳定运行。工伤救助基金是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征收的,用于救助工伤保险制度下的受劳动者工伤待遇不足的事故救助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