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就业协议书等同于劳动合同吗? |
释义 |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不同的,因此二者不能划等号。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所订立的两种书面协议,二者分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的阶段,并发挥不同的作用。法律上就业协议书就是劳动合同是不对的,就业协议书,是国家的有关部门的按照既定的协议来处理的,有着学校的参与,但是对于的劳动合同的就是劳务双方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的协议,所以这俩者存在着较多的差异。 一、协议怎么解除 为了维护就业协议书的严肃性和学校的声誉,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应认真履行协议。倘若毕业生因特殊原因要求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如要违约,需办理解约手续。 步骤 1、到原签协议书的单位办理书面同意的解约函(盖单位公章)。 2、向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阐明解约理由),并附上单位及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解约函,交招生就业办。 3、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审批换发新的《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的解除分为单方解除和二方解除。 单方解除,包括单方擅自解除和单方依法或依协议解除。单方擅自解除协议。属违约行为,解约方应对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 单方依法或依协议解除,是指一方解除就业协议有法律上的或协议上的依据,如学生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就业协议,毕业生录用之后,可解除就业协议,或依协议规定,毕业生未通过用人单位所在地组织的公务员考试,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协议,此类单方解除,解除方无须对另一方承担法律责任。 二方解除 二方解除是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经协商一致,消灭原订立的协议,使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此类解除因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一致的体现,双方均不承担法律责任,双方解除应在就业计划上报主管部门之前进行,如就业派遣计划下达后双方解除,还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办理调整改派。 专家解析,三方协议只是意向而非合同,应形成妥善的解决机制。 三方协议的设立初衷是保障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的意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方协议的作用逐渐在削弱。 南京大学的这位老师认为,目前三方协议对用人单位的约束相对较少,更多规定的是学生违约后所应承担的责任。过去都是学生违约的多,近几年用人单位违约的情况有所增加,但学校这边只能将其列入黑名单,不欢迎其来招人,此外没有太多的约束办法。 三方协议对学生的约束力也有限。梁枫律师告诉记者:很多情况下,大学生虽然签订三方协议,但在不去报到的情况下,也可以跟其他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只是档案无法转入,这会影响干部身份的认定等。因此,三方协议最大的约束力其实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等单位的工作岗位,实践中的效力范围是有限的。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彩霄认为:三方协议是带有就业意向预约性质的协议,是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工作意向的表示,并没有形成劳动合同关系。 与劳动者违约相比,大学生违反就业协议的责任相对轻微,一是并没有正式签订劳动合同,二是用人单位的损失并不高。但三方协议所确定的只是就业意向,大学生解除这种就业意向具有合理性,与用人单位相比,我们还是更倾向于保护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权。 二、签订三方协议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三方协议不受《劳动合同法》约束,由于三方协议依法签订,受《民法典》的约束,因此,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签订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1、填写用人单位名称时,务必注意,它与单位的有效印章上的名称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协议无效。学生填写自己的专业名称时,要与学校教务处的专业名称一致,不能简写。 2、正确区分协议期、试用期和见习期这三个时期,这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权益维护。 协议期:是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开始,一直持续到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或者双方终止协议为止。在协议期内,双方已经确定了工作意向,但未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 试用期: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的时间应在试用前,而不是试用合格后。过去一些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试用期内,往往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一旦试用期满,就找种种借口辞退。根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与劳动合同的期限应一致。 合同中约定了见习期的,不再另行约定试用期,毕业生见习期为6个月至12个月,自报到之日起计算。 3、试用期与见习期的时间。外企、合资企业、私企一般采用试用期,根据合同期的长度,可以有1个月或3个月不等,通常试用期为3个月,不得超过6个月。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一般采用见习期,通常为一年。试用期和见习期只取其中之一,将另一项划去。 4、不少单位为了留住学生,以高额违约金约束学生。学生在协商中要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违约金不得超过5000元。但是,劳动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除上述两种法律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所以学生要力争取消违约金这一条规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