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人微信向我借了200块钱,不但不还,还语言威胁、辱骂我,我该怎么办? |
释义 | 微信借贷纠纷可通过催告、仲裁或起诉解决。根据《仲裁法》,合同纠纷可仲裁;根据《民事诉讼法》,民事纠纷可起诉并调解。判决、裁定需履行,拒不履行可申请执行,并查询、扣押、冻结财产。 法律分析 在微信被人借钱,对方不还的,出借人可以催告对方及时还款。如果对方拒不偿还的,出借人可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第一百二十五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第二百四十三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第二百四十九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拓展延伸 应对借款纠纷:如何处理欠款人的语言威胁与辱骂? 在应对借款纠纷中,处理欠款人的语言威胁与辱骂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首先,保持冷静并避免情绪化的回应。不要陷入口角争吵,而是保持理性和专业。其次,收集相关证据,包括微信聊天记录、语音录音等,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相关部门或法律机构。第三,与欠款人进行沟通,尽量寻求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例如商议分期付款或制定还款计划。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最重要的是,务必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维护,并遵循当地法律程序。 结语 在微信借款纠纷中,出借人可通过催告对方及时还款。若对方拒不履行,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先行调解,如拒绝调解,可向法院起诉。法律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一方拒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执行。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法院有权查询其财产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执行权益。在处理借款纠纷时,保持冷静、收集证据、与对方沟通并寻求和解是重要的策略。如需法律援助,请咨询专业律师意见,确保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者其他债务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一)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 (二)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四)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限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五)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 (六)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七)借款人的配偶或者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八)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九)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十)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