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针对残疾人的犯罪如何应对 |
释义 | 残疾人犯罪和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方式及法律依据。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犯罪和正常人一样承担刑事责任,智力有残疾的人杀人要视智力情况决定刑事责任程度。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但应由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犯罪,家属或监护人应履行法定责任,包括垫支或代为赔偿义务。 法律分析 一、残疾人犯罪怎么样处理 1、残疾人犯罪怎么处理看具体情况。如果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除此之外的其他残疾人犯罪与其他人犯罪一样,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理由。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犯罪跟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智力有残疾的人杀人要视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精神病人犯罪怎么赔偿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2、对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犯罪,才能责令其家属、监护人履行刑法总则所规定的法定责任。对此应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精神病人家属、监护人无附带民事责任,但有法定责任;另一种是对追究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家属、监护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在精神病人无赔偿能力的情况下,应当负有垫支或代为赔偿的义务。 拓展延伸 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犯罪防控措施 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犯罪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残疾人的犯罪行为,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首先,加强法律保护,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罪行和刑罚,确保残疾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其次,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加大对残疾人权益的监督和保护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残疾人权益的认知和尊重,减少歧视和偏见。此外,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降低他们成为犯罪受害者的风险。综上所述,通过综合的犯罪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结语 通过加强法律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宣传教育和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等综合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权益,预防和处理残疾人犯罪。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罪行和刑罚,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加强执法机构的监督和保护力度,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提高公众对残疾人权益的认知和尊重。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降低他们成为犯罪受害者的风险。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