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怎样起诉非法侵占罪?
释义
    非法侵占罪的起诉和判决规则。起诉应直接到法院,提交相应的起诉状。依据《刑法》第270条,侵占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者,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判决根据犯罪数额和情节,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判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或埋藏物者,同样适用。
    法律分析
    一、非法侵占罪如何起诉
    1、应当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自诉人提起刑事自诉应提交刑事自诉状,如果一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包括正本一份,副本的分数按被告人的人数递交。副本尾部“起诉人”签名及盖章不能复印。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二、非法侵占罪怎么判
    非法侵占罪的判刑规则:犯侵占罪的,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犯罪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应判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拓展延伸
    非法侵占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要点
    非法侵占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要点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起诉非法侵占罪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包括物证、证人证言等,以证明被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事实。其次,起诉程序包括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接受法院调查、进行庭前调解等环节。在起诉过程中,需要了解相关法律要点,如非法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刑罚幅度等。此外,应当注意法定起诉时效,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最后,法院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可能包括罚款、刑期等处罚。因此,在起诉非法侵占罪时,应当详细了解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要点,以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结果。
    结语
    非法侵占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要点需要注意。首先,准备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事实。其次,递交起诉状、接受法院调查、进行庭前调解等环节。了解非法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刑罚幅度等法律要点。注意法定起诉时效,确保及时提起诉讼。最后,法院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可能包括罚款、刑期等处罚。因此,在起诉非法侵占罪时,应详细了解起诉程序和相关法律要点,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三条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八十一条 非法生产、买卖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三百九十九条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