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遗嘱变更是指立遗嘱人在遗嘱有效期内随时变更遗嘱内容,但变更后的遗嘱不再具有之前的遗嘱效力。遗嘱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如果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法律分析 遗嘱变更可以由立遗嘱人随时变更,遗嘱变更后之前的遗嘱不再有效,遗嘱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而且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拓展延伸 民法典遗嘱变更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遗嘱变更规定是指在遗嘱人生前通过遗嘱形式处分了其财产权益,但在遗嘱生效后,其财产权益发生变化或者遗嘱内容不适当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法典规定了遗嘱变更制度。 根据民法典规定,遗嘱人生前可以随时通过遗嘱形式变更遗嘱内容,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且遗嘱内容合法、真实、明确。其次,遗嘱人需要经过公证或者遗嘱见证人认证,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最后,遗嘱变更需要以新的遗嘱形式进行,并且需要经过遗嘱人的亲笔签名或者指定的见证人见证。 如果遗嘱人没有按照上述规定办理遗嘱变更手续,那么遗嘱内容将不再具有法律效力。遗嘱人可以通过诉讼程序主张遗嘱内容变更,但是需要证明遗嘱内容变更的事实和理由,并且需要经过法院的审查认定。 民法典遗嘱变更规定旨在保障遗嘱人的权益,使其在遗嘱生效后能够及时调整遗嘱内容,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争议。 结语 遗嘱变更需要立遗嘱人随时进行,并且之前的遗嘱将不再有效。遗嘱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如果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话,最后的遗嘱为准。因此,遗嘱变更时需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以确保遗嘱的有效性和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遗嘱处分个人财产】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